吕敬人来校作“美书·留住阅读——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”讲座

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吕敬人来校作“美书·留住阅读——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”讲座发布时间:2018-05-02    来源:设计艺术学院    编辑录入:郑伊玲    

    4月27日,设计艺术学院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做题为"美书·留住阅读——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"的讲座,设计艺术学院夏小奇教授主持讲座。 

"美书·留住阅读——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"讲座
    吕敬人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工作经历。他指出,书籍是综合性的信息载体,在物质化的时代,书籍能够带给人亲切感。他希望同学们在书籍设计课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,学习信息的运用与表达。

夏小奇教授主持讲座 
    讲座中,吕敬人老师分五个部分讲述了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:
    一是中国书籍设计现状。滞后的装帧思想阻碍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,但许多年轻设计师与出版社编辑正在改变观念。从2016年的数据统计看,中国印刷出版总量巨大,但并不是阅读强国。汉字是中国人的DNA,电子时代的人们却阅读量不足、缺少汉字交流、汉字使用方式幼稚化,似乎逐渐丧失了文字严肃性。吕敬人老师指出,近20年中国书籍设计发展迅速,但目前国内书籍市场存在俗、仿、抄、盗、糙、满等问题,国人急需补回书卷审美缺失的一课,并提倡设计师可以从幼儿启蒙读本做起,改变滞后的装帧现象。
    二是什么是美书。吕敬人老师认为书的美是由表及里的,判断书之良莠不仅仅在于表面,而是由内而外的整体性。书之美不止是封面之美,还包括字体的运用、页面的编排以及设计师对文本的判断、对图像的把控、对纸张和装订环节的关注。一本美的书必然具有异他性,即富有个性的创意,但未必是一场华丽的盛宴。吕敬人老师把美书的定义总结为"物韵俱在,形神兼备"。
    三是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转换。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,是孕育生命的舞台。书籍设计是包含装帧、编排、编辑三部分的。设计师也是"角儿",书籍设计就是设计师在书籍的舞台上用信息导演一出"书戏"的过程。
    四是书筑——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。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、著名工艺美术家威廉莫里斯曾说:"世间最美的事物只有两样,一样是建筑,一样是书。"书籍与建筑都是容器,书籍是语言的建筑,建筑是空间的语言。
    五是数码时代下的新造书运动。吕敬人老师介绍了德国莱比锡"世界最美的书"评选活动、CODEX旧金山手工书展、上海ABC艺术书展等全球各地各种主题和形式的书籍设计活动。书籍的多元功能衍生拓展,与纸面语言独特的魅力会引发未来新一轮的造书运动。除了书籍评选活动与展览活动兴起,纸媒书店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青睐,全国各地许多优秀的书店构成了"后书店文化"。最后,吕敬人老师提出电子时代给设计师带来的挑战不是新技术,而是设计师自身沉溺于虚拟模式的思维。年轻设计师往往缺乏的不是能力,是交流的能力。改变固有观念,开发多向性创作渠道,发挥个性特质,面对多元化读者受众,出版物有所值的好书,才能赢得未来。
 吕敬人老师作讲座
    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和吕敬人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。吕敬人老师就过度设计现象、电子时代书籍设计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、年轻设计师如何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等问题,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。

 
 吕敬人老师与学生交流

吕敬人简历:
    吕敬人,1947年生于上海。书籍设计大师、插图设计大师、视觉艺术家,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。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,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,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。
1996年起接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,1998年创立敬人设计工作室。曾被评为亚洲著名的十大设计师之一,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之一。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、比赛上获过不少金奖,而且还编、译、写过数本书籍装帧、书籍设计方面的著作。
1981年《蛇类》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优秀奖;1984年《秦一世、秦二世》文学插图入选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插图展;1986年《生与死》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银奖;1995年《中国民间美术全集》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,《黑与白》获第四届书籍装帧展区设计金奖;《三S之行》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;1997年《书籍形态学探议》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。圆明园标识的设计者(2007年)。